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,海島國家面臨淹沒危機、北邊國家暖冬鬧雪荒、東非異常高溫與洪水導致蝗蟲災害,這些極端氣候現象,讓我們不得不更加重視碳排放量的問題!響應環保近幾年掀起一股「低碳飲食」風潮,所謂的低碳飲食就是透過「吃」來節能減碳。

 

什麼是低碳飲食?

 

根據行政院環保署「國民低碳飲食選擇參考手冊」中提到,低碳飲食的定義就是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,包含生產、加工、配銷、販售、食用、廢棄後處理,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,包括二氧化碳、甲烷、氧化亞氮、氟氯碳化物等。

 

 

低碳飲食基本挑選原則

 

選擇在地且當季食材

 

生產非當季食材,會需要使用大量肥料、農藥,進而提升額外的水、冷藏、空調、保溫、照燈等所需能源。選擇在地食材,則是可以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,因此選擇在地、當季食材,不僅可以減少農藥肥料,也能減少交通造成的碳排放。

 

少吃加工食物

 

食物加工過程會產生非常多的溫室氣體,減少糖、鹽、甜味劑、乳化劑……等食品添加劑攝取,多吃食物原態可以同時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。

 

多吃蔬果少肉類

 

內類與蔬果相比是屬於高碳食材,其中有以紅肉向是牛肉、羊肉的碳排放量最高,所以調整蔬果與肉類比例,就能健康又環保!

 

 

這樣吃!低碳又營養

 

蛋豆魚肉類

 

現代人攝取蛋白質多來自於肉類,但以碳排放來看蛋豆魚肉類中,豆類碳排放量遠低於其他四類,白肉、魚類相較於紅肉低,建議可以透過各種豆類做為蛋白質攝取來源,豆類選擇要以原態為優先,其次選擇豆類製品如豆皮、豆漿等,符合低碳又能滿足口感需求。魚類則是選擇量多、成熟期短、容易捕撈且有漁業產銷管理的,像是秋刀魚、吳郭魚、虱目魚、牡蠣、文蛤等,符合永續海洋與低碳。

 

蔬菜類

 

蔬菜生長期短,所需能源投入較少,因此是所有食材中碳排放量最低的!雖然蔬菜類是名符其實的低碳食材,但挑選上也有小技巧,可以再降低對環境的負擔,像是選擇當季減少農藥、肥料使用量,買在地則是能避免長途運輸提高碳排放量。

 

水果類

 

水果是低碳、低熱量、高營養密度的食材,挑選時除了在地優先外,自然熟成也是挑選準則之一。自然熟成的水果,代表沒有使用化學催熟,對環境是無負擔的!

 

奶類

 

奶類取自於養殖過程會排放較多溫室氣體的家畜,因此適量捨取即可。國產乳品優先購買,相較於進口乳品需長途跋涉,國產乳品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。

 

 

烹調時用瓦斯落實低碳

 

要落實低碳飲食,除了要選對食材外,如何烹煮也是不可忽視的!因為烹調方式會一道菜的碳排放量有直接關係。雖然電比較安全,但電力是經由複雜的能源轉換取得且會經過長距離傳送,所以建議直接使用瓦斯會比較有效率且低碳。

 

溫室氣體排放為氣候暖化的主因,海平面不斷上升,許多海島國家都面臨淹沒的危機,更多野生動物因為環境變遷瀕臨絕種,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環境的樣貌,身為地球一份子更應該盡一份心力,別再讓「環保愛地球」淪為口號,而是要付諸行動,就從你我每天都需要的「吃」開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