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🚚 滿NT$2800 享免運費(台灣地區)
炎炎夏日,毒辣的太陽讓我們不能忽略防曬的重要!每天有使用防曬產品的人,肌膚老化速度絕對比較慢,但這也不是有擦有保佑的概念,因為只要你使用錯,肌膚依舊暴露在紫外線危機裡,就先來了解防曬包裝上的英文標代表什麼!
SPF針對紫外線UVB的防曬係數標準,採用人體背部肌膚試驗,測試「延後肌膚被曬傷的時間」,通常會將背部肌膚一分為二,一邊有塗抹防曬品,另一邊則是沒有,假設沒擦防曬品的肌膚10分鐘出現曬紅,有擦防曬肌膚則是過100分鐘才曬紅,SPF就是100/10=10,意思就是SPF10代表該產品可將肌膚被曬紅時間延長10倍; SPF50就是讓你被曬紅的時間延長50倍。由此可見SPF後面數字越高,能防護的時間就越長。
PPD是針對UVA的防曬係數表準, 跟SPF一樣需經過「人體皮膚試驗」。UVA會造成肌膚曬黑,所以PPD就代表「延後肌膚被曬黑的時間」。PPD15代表可以將肌膚曬傷時間延長15倍,你沒塗抹防曬品則是1分鐘被曬傷,使用後則是15分鐘後被曬傷。
PA就是針對UVA的防曬係數標準。日本化妝工會在1996年提出的一種表示法,將PPD數值以「+」號表示。
PA+ | PPD2-4 |
PA++ | PPD4-8 |
PA+++ | PPD8-16 |
PA++++ | PPD16以上 |
基本上防曬係數SPF30可能抵擋97%的紫外線,至於防曬效果好不好,最重要的關鍵是塗抹的量是否足夠,以及有沒有定時補擦。小編建議一般上班、上課的通勤族,可選擇SPF20-30、PA+++,如果是要登山、游泳等戶外運動,就會需使用SPF50(或SPF50+)、PA++++。
原則上是每平方公分塗抹2毫克,以臉部面積來說,塗抹用量大約為10元硬幣大小,假設每天使用,一瓶30ml防曬品一個月內用完,就代表有擦到足夠的量,千萬不要為了省錢或追求清爽感,抱持一種有塗有保佑的心態,這樣會造成防曬效果大打折扣。
疫情期間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,許多人就忘了防曬, 照鏡子才驚覺皮膚變黑...其實戴口罩屬於物理防曬的一種,但目前沒有任何防曬方式能百分之百抵禦紫外線,加上沒被口罩覆蓋的額頭、耳朵、眼睛周圍、脖子都會接直被紫外線照射,所以建議還是要塗抹防曬,可以選擇低防曬係數清爽型產品為主,避免賦予肌膚過多負擔造成大爆痘。
進行戶外運動或容易流汗的人,經常會選擇防水型防曬,大家通常都認為使用防水型防曬就萬事俱備,其實防水型防曬的防水測試只要超過80分鐘就過關,因次建議超過80分鐘還是要補擦。
大多美白成分需要在特定酸鹼值下才能發揮作用,添加至防曬乳中是否穩定且功效多少都是個問號,且美白成分要深入肌膚才有用,這又會牽扯到防曬滲入問題,以及成分會不會卡在角質層, 導致無法有作用,因次不建議花大錢買有美白功效的防曬品。最佳保養之道為先擦美白精華、再塗抹防曬乳,才能全面防止曬黑曬傷。
每到夏天各大美妝社群不是在求推薦防曬品,就是討論怎麼使用防曬才有效果,由此可見大家對防曬的重視!其實防曬最重要的就是用量要足、適時補擦、質地清爽、成分單純,至於防曬係數就是看自己當天外出活動而定,千萬不要盲目追求高係數,相信大家只要遵小編的建議,經過一個夏天膚色仍然很勻稱。